守护我们家乡,守卫患儿健康吉大一院小儿呼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延缓了年春天的脚步,这场异常严峻和激烈的战斗,考验着长春这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城市,在众多新冠肺炎感染者中,也有着许多儿童,但孩子,不用怕,只要你坚强,病毒就弱小。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你的身边有一群守护你们的白衣天使。

自吉林省内疫情开始以来,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在科室主任孟繁峥、护士长李德丽的统筹安排下,积极响应院内各种号召,目前已经派出45人支援抗疫,其中医疗团队22人,抗疫一线医生15人(医院6人,医院5人,吉林市2人,省级巡回专家组2人),支援院内缓冲病房医生7人;护理团队23人,医院共16人(医院、医院、吉大一院二部、医院、吉林大学等),短期及院内支援共7人(包括长春市封控区核酸采集、院内支援急诊科、EICU等)。同时做好了科室留守工作,留守科室的医护人员全部恪尽职守,力保科室工作安全,并随时整装待发。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医护人员几乎全员参与作战,守护家乡,守卫患儿健康。

一、医疗团队

(一)为患儿筑起坚固城墙-支援医院小分队

自3月6日派出第一名小儿呼吸科医生开始,现支援在医院的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医生共有6人,分别为乔红梅,高曼,王洪波,具杨花,刘君辉和李伟,这6名医生在接诊疗区工作的第一时间便成立了儿科会诊团队,吉大一院小儿呼吸医院委托,担任儿科会诊团队团长,负责儿科会诊团队各项工作的管理和安排,高曼担任C栋儿科组组长,具杨花担任D栋组长,6位医生,在4个疗区同时管理儿童和成人感染者。

乔红梅除了负责儿科病人的会诊工作,同时担任吉大一院支援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党务工作,还接任D栋的组长,负责D栋近70张床位的管理工作,主要收治有基础疾病、相对重症的成人新冠患者,同时也包括病情相对严重或具有病情加重高危因素的儿童患者。目前医院收治的病人大多都是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重症患者,包括合并心肌梗塞、瘫痪、慢性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泌尿道结石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髌骨骨折、尿潴留、COPD、心脏支架术后等等。儿童患者有持续高热不退的,合并热惊厥、急性胃肠炎、脱水及酸中毒的病人,救治的病人相对比较严重,病情比较复杂,救治压力比较大,全体儿科人尽职尽责,顺利完成病患的救治任务。

(二)叔叔阿姨愿你们健康成长-支援医院小分队

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派驻医院的医生共5人,分别为尤海龙、李亚男、李艳春、赵欣、张影。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主任尤海龙负责带队,副主任李亚男在医疗队的支持下组建了吉林省内第一个儿童病区,副主任李艳春负责统计各医疗组的数据。医生赵欣和张影都战斗在各医疗组的最前线。

3月20日,为响应吉大一院的要求,这所无硝烟的“医院”刚刚成立儿科病区时,便迎来了一对特殊的患者,出生18天的小婴儿和她虚弱的产妇妈妈。产妇妈妈尚在产褥期,无助而焦虑,却用坚定的语气求助医护救救她的孩子。医疗队领队郑杨得知小婴儿父亲和哥哥在其他方舱隔离,本着苍生大医的吉大一院精神,火速联合护理领队高岚和尤海龙联络多方机构,医院一同救治。家庭病房模式极大程度地减轻了产妇的焦虑,解决了照顾新生儿的实际困难。同时,李亚男带领组员马不停蹄地开展新生儿和产妇的新冠肺炎救治。新生儿患者在整个新冠人群中极其罕见,属高危人群,一步走错对宝宝来说都是致命的,因此医疗组针对该患儿提供了24小时病情监测和指导。李亚男更是一天多次进出红区查房,不放过一丝病情变化。除了对新冠肺炎的积极救治外,医疗组针对产妇还制定了心理疏导方案,向其传授育儿知识。历时13天,一家四口的核酸检测全部转阴,宝宝的体重也从入院时的6.5斤长到8.4斤,在新生儿宝宝满月的这一天,一家顺利出院。医院时,参与救治的吉大一院医疗队员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三)我们都是一家人-支援吉林市抗疫小分队及省管专家巡查组

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派驻吉林市支援的医生共2人,分别为尹嘉宁和王立君。参与吉林省抗疫专家巡查组2人,分别为孟繁峥及张俐。

前几日,医院收治了一名年仅17个月的支气管卡物伴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患儿,吉大一院支援吉林市抗疫救治医疗队的两位防控指导专家——吉大一院感染症科主任鲍万国、小儿呼吸科医师王立君率领医护团队经会诊发现其为支气管存在异物,亟需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困难就摆在眼前:一是为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患者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医护感染风险极高;二是患者的年龄极小,操作难度大大提升。但挽救生命高于一切,王立君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此次手术的主要操作工作。但医院并不具备小儿支气管镜操作设备,且无支气管镜手术配台护士,医院迅速将情况上报吉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申请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介入团队前往支援。很快,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护士井亚路紧急携带必要救治设备赶往吉林市配合王立君实施手术。在医院的鼎力相助下,患儿在局部麻醉的镇静状态下,支气管内异物被成功取出,病情得到有效救治,安返病房。此病例创造了国内首次为新冠肺炎病毒阳性儿童患者行支气管镜治疗的记录,吉大一院实现了全国小儿呼吸学科在此领域零的突破。

(四)为家乡人民健康提供保障-病房及院内支援小分队

从疫情发生以来,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疗区内一直在正常有序地收治着省内危重症患儿,坚守在家的医生们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还派出9名医生参与到院内缓冲病房工作,全员齐上阵,为全省儿童患者提供着健康保障。

二、护理团队

(一)高效管理,从“无序”到“有序”

面对吉林省突发疫情,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医院的号召,倾力支持,每次都以最快速度组建一批批“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护理团队,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扛起抗疫责任,用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舍生忘死”伟大的抗疫精神。

在此期间,“开荒”是医护们收治患者前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红区内没有保洁人员,病区的所有清洁、消毒工作也由医护们来完成。从最初的推床、取设备到每日的病房擦拭、消毒等等,在穿着隔离服的情况下,日常简单的工作此时显得格外的困难。护士们每天两点一线,接受过暗夜雨夹雪的洗礼,也迎接过清晨最耀眼的阳光,但是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的护理团队从未放弃,她们的脚步迅速而又坚定!在大家的努力下,医疗、护理秩序很快变得平稳而有序。

(二)专业护理,从“有序”到“友爱”

护士们把爱的种子,时刻播撒在病房里,铺成患者的康复之路。对待每位患者提出的要求,她们都拿出百分百的耐心来对待,把自己攒下来的面包、水果带给患者,看到大家开心的笑容,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特殊时期的病房里,心理护理显得更加重要。在日常工作完成后来到患者的床旁,与患者进行沟通,用专业能力和心理知识来给予对方不被击垮的力量,亦或是一份希望。在一封封感谢信、一张张手绘图及感谢声中,疲惫早已挥散而去!角色不停变换,是护士、是赞美者、是开导者......精准的护理为疫情肆虐下的患者带来希望,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护理人的“情感与色彩”,她们践行了吉大一院人“有时治愈、时常安慰、总是帮助”的美好品质。

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团队用真情战疫情,还有很多“逆行者”在平凡中演绎对生命的敬畏与奉献,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微光去撕破暗夜的一角。经过千万人的努力,必将重新点亮这座春城!

来源:小儿呼吸科

提交:孟繁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keecrm.net/xccq/87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