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诊治的八大误区
(第三篇)
今天是世界防治哮喘日,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诊治哮喘过程中,唯嘉儿科专家发现,许多家长存在着哮喘诊治的误区,李云教授在上两篇中,提到了四点误区。
1——不愿接受规范化治疗
2——过分相信儿童哮喘会自然好
儿童哮喘诊治的八大误区(第一篇)
3、——激素副作用大,不能用
4、——治喘靠偏方
儿童哮喘诊治的八大误区(第二篇)
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今天,李云教授在这里继续与我们分享《儿童哮喘诊疗的八大误区》中的另外两点误区。
5
儿童哮喘诊治的误区5
——哮喘不发作就可以不用药
产生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是有病治病,无病不防。有的家长工作忙,医院没有必要,只要哮喘发作了才去采取应急手段,哮喘发作时才想起治疗,而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
这样反复发作,久而久之会对患儿的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有研究表明:婴儿期喘息发作的小儿,高达40~60%在3岁时的肺功能会受到影响。长期哮喘发作,最后可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肺气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哮喘急性发作时经积极治疗后,进入缓解期的哮喘患儿后续治疗更应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哮喘患者在稳定期的自我监测和管理较差,主要是对哮喘所造成的肺的损害重视不足,除了对疾病的本质认识不足外,也与某些哮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有关。
哮喘的现代治疗的重点应放在缓解期,通过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等预防性治疗,达到抑制气道炎症,维持患者正常或大致正常的肺功能,通过预防哮喘发作,达到使患儿健康生活的目的。必须坚持正规用药,这样才能使哮喘缓解,即使偶有急性发作,也可使发作程度减轻。长治才能久安,相当一部分哮喘患儿通过治疗后得到缓解,就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6
儿童哮喘诊治的误区6
——
将哮喘长期当肺炎、支气管炎治疗
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是哮喘发作时没有明确诊断并进行哮喘的系统治疗,使得喘息反复发作。
哮喘发作时,由于咳嗽喘息或伴有发热,很容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炎。
由于诊断的不确定性,也易出现治疗乱象:由于诊断为肺炎,抗生素的应用就有了依据;由于有喘息症状,平喘药的应用就有了理由。这样抗生素、平喘药一起上,治上几天,症状缓解,病好了,家长很满意,医生也放心。殊不知,平喘药只解决了短期的问题,不能代替长期的预防,所以患儿不久“肺炎”又犯了,这样又进入了同样的治疗循环,而且同样效果“很好”。
这种诊疗意识在医疗领域中广泛存在,长期将哮喘误诊为肺炎并进行相关处理,使哮喘患儿长期得不到规范化的治疗,增加了抗生素的使用频率。
即使不算上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住院、门诊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儿童哮喘长期误诊误治所导致的反复发病的痛苦,也会造成儿童大量不必要的身心伤害。
曾有一例典型的患儿,3岁时出现咳嗽、喘息,当时诊断为“肺炎”,后反复发作,经历了长期抗炎、平喘治疗,直到7年后才诊断为哮喘,再经哮喘规范化治疗后,患儿再未发过“肺炎”了。
对这类伴有喘息的反复患“肺炎”的儿童,应注意有患哮喘的可能,特别是同时出现鼻痒、眼痒症状,伴有湿疹及其他过敏病史的患儿,患哮喘的可能性更大;医生在下诊断时还应注意询问哮喘遗传病史,即家族中是否有人也患过哮喘,再进行哮喘的相关检查,经过专科会诊才能明确诊断,进一步采取合理的缓解期规范化治疗,方能防止此类“肺炎”的再发生。
本文作者
免责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