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人同治」到「千人百治」,再到「千人千治」,各种疾病的药物治疗发展史,总是遵循着从广谱到精准的轨迹。最新的生物靶向治疗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位点设计精准治疗药物,在以肿瘤为代表的多种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对哮喘的认识从冰山一角逐步深入(图1),哮喘治疗的目标和药物也在逐步精准化,从广谱的平喘时代,过渡到抗炎时代,如今也踏入了精准靶向免疫通路时代。
图1哮喘的疾病认知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
精准诊疗时代,聚焦异常激活的免疫通路
哮喘治疗在平喘时代仅为控制症状,s后期,在认识到哮喘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后以吸入抗炎治疗为主,但仍有近半数患者无法得到良好控制[1]。
随着对哮喘表型和疾病机制的不断探索,人们认识到异常激活的免疫通路是气道炎症发生的根本机制[2]。我国2/3以上哮喘属于过敏性哮喘[3],过敏性哮喘存在异常激活的IgE免疫通路,而IgE的升高会导致哮喘的严重程度增加,控制水平降低,急性发作的比例增加[4-6]。IgE是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的核心(图2)。IgE贯穿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全程,不仅在速发相和迟发相过敏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持续过敏原暴露产生的IgE还可促进炎症的慢性化,促使大量免疫细胞在组织中聚集,而长期存在的慢性过敏性炎症可导致气道重塑[7,8]。
图2过敏性哮喘发生机制中IgE的核心作用
靶向免疫通路时代,哮喘治疗追求超越症状和炎症控制
基于哮喘复杂异质性的全新认识和免疫通路机制的研究,哮喘最新治疗的治疗目标为超越症状和炎症控制,包括急性发作零容忍,减少口服激素的使用,潜在的疾病修饰作用(改善气道重塑,甚至治愈与预防哮喘)。
奥马珠单抗作为哮喘领域首个靶向治疗药物,可助力实现哮喘最新治疗目标。一方面,奥马珠单抗阻断异常免疫通路,通过靶向结合lgE,减少游离IgE水平,阻断其与受体结合,从而减少IgE对过敏级联反应的影响,同时还可降低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减少患者与速发相、迟发相反应相关的哮喘症状和急性发作[9-15]。另一方面,奥马珠单抗还可进行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图3)。
图3奥马珠单抗作用机制
相关研究结果为奥马珠单抗「超越症状和炎症控制」的作用提供了依据。一项XPERTISE真实世界研究中,对未控制的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加入奥马珠单抗治疗,随访6个月显示,约80%过敏性哮喘患者无日夜症状[16]。eXpeRience登记研究中,对未控制的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加入奥马珠单抗治疗,随访12个月显示,80%过敏性哮喘患者1年内无重度发作,约60%减停口服激素使用[17]。另有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可延缓哮喘患者气道重塑,54.5%重症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网状基底膜厚度显著下降。
哮喘靶向免疫通路时代,
全新武器应该如何出招?
遇见对支气管扩张剂过度依赖的哮喘患者,仍然整天发作,感到束手无策?
面对按正确治疗方法使用激素治疗仍控制不佳,且出现激素危害的患者,感到爱莫能助?
碰到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患者,感到无从下手?
过去临床上许多哮喘的患者类型让医生感到为难,哮喘精准治疗时代的靶向药物奥马珠单抗,向临床医生提供了崭新的强大武器,为解决哮喘患者的痛苦提供了最佳途径。
8月8日下午13:30-18:20,「精准时代,茁越领航」第三届诺华呼吸精准诊疗论坛青岛站即将启航!
抗IgE治疗如何开启哮喘3.0新时代,「超越控制」具有怎样的内涵与应用?
年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学会大会中奥马珠单抗最新应用进展有哪些?
抗IgE治疗应答人群在中国真实世界具有怎样的探索结果?
免疫靶向治疗的未来又在何方?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中?医院林江涛教授、医院姜淑娟教授、医院唐华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携手呼吸、过敏、儿科等领域临床专家,共同探讨精准诊疗在过敏性哮喘及相关过敏合并症中的应用,帮助临床医生对精准时代的靶向治疗药物从「一知半解」到「驾轻就熟」,共同造福过敏性哮喘患者。
本活动全程直播,欢迎您届时扫码观看!
专家简介
林江涛教授
现任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
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理事会成员,
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
姜淑娟教授
现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山东省传染性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山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唐华平教授
现任医院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委会副主委、哮喘学组组长。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PriceD,etal.NPJPrimCareRespirMed.;24:.
2.PavordID,etal.Lancet.Jan27;():-.
3.LiJ,etal.AmJRhinolAllergy.Mar-Apr;26(2):85-91.
4.AnupamaN,etal.ThaiJPhysiolSci.;18(3):35-40.
5.TanakaA,etal.RespirRes.Nov20;15:.
6.ManeechotesuwanK,etal.JMedAssocThai.Jan;93Suppl1:S71-8.
7.DomingoCH.Drugs.;74:-
8.Palomaresó,etal.IntJMolSci.Jun21;18(6).pii:E.
9.SuttonBJ,etal.Nature.;():-.
10.HolgateST.WorldAllergyOrganJ.;7(1):17.
11.PelaiaG,etal.JAsthmaAllergy.;4:49-59.
12.HolgateS,etal.Allergy.;64(12):-.
13.BeckLA,etal.JAllergyClinImmunol.;(3):-.
14.PrussinC,etal.JAllergyClinImmunol.;(6):7-.
15.ChangTW.NatBiotechnol.;18(2):-.
16.Kornetal.RespirMed;:–31.
17.BraunstahlG-J,etal.RespirMed.Aug;(8):1-51.
内容审核:王冬宛、kendy
头图来源:站酷海洛PLUS
MCC号Xo有效期-08-04,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