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委员
特长:
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防治,尤其擅长肺栓塞诊断、规范化抗凝、溶栓及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支持,呼吸衰竭、重症感染等救治。
支气管哮喘简称为哮喘,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慢性疾病,全球哮喘患者约有3亿。中国有近万。目前哮喘是可控制但不可治愈的疾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复发作性,发作间期往往跟正常人一样;二是慢性炎症性,治疗周期较长,是持久战,不能见好就收,否则容易复发。以下就临床上病人最常提到问题分别作答。
哪些不舒服有可能是哮喘?
最典型的症状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发作性咳嗽,。用支气管气管舒张药后缓解或自行缓解,严重者可说话困难、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有时咳嗽是唯一或主要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人自行止咳治疗往往无效。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有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有些青少年,其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结束后5~10分钟发生胸闷、咳嗽和困难(运动性哮喘)。
哮喘的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室心力衰竭,发作时哮喘的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但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等病史。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激动剂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支气管肺癌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往往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3.气管内膜病变或异物气管、支气管结核和异物等病变,引起气管阻塞时,可以引起类似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异物吸入病史、CT可提供线索,支气管镜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
4.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反复哮喘发作同时,咳痰为棕褐色粘稠痰,可培养出曲霉菌,曲霉菌抗体阳性。肺部呈现游走性或固定性斑片影,CT可见支气管扩张。
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症)至少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如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左心衰等。
哮喘发作了怎么办?
要判断哮喘严重程度,根据程度决定是否紧急送医。如果讲话能连续成句,可平卧,可先在家使用短期速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或吸入治疗,如沙丁胺醇等尽快缓解支气管痉挛;如果讲话即感呼吸困难,常有中断,单字甚至不能讲话或者不能平卧,喜坐位或向前弯腰弓背,或者精神状态呈现焦虑或烦躁甚至嗜睡、意医院救治,除了支气管扩张剂外,同时吸入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病情稳定了,医师会常规处方吸入糖皮质激素加支气管扩张剂的联合吸入制剂,患者需要掌握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长期规律用药。一般需要按医嘱应用至少3至6月以上,医院复查后决定剂量减量或增加药物或剂量,不能因为哮喘或咳嗽缓解而自行停药。
哮喘治疗是否坚持不变?
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随时间而变化,它不仅依赖于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还依赖于疾病对治疗的反应。根据患者用药后哮喘发作频次、白天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夜间症状、有无哮喘憋醒,医师结合肺功能等检查进行升级或降级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为目的。
哮喘临床控制的定义是什么?
无(£2次/周)白天症状;无日常活动(包括运动)的受限;无夜间症状和因哮喘憋醒;无(£2次/周)缓解药的使用;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哮喘发作。
哮喘什么时候可以减量或停药?
临床上,含吸入糖皮质激素及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的特色吸入药物对哮喘控制往往有很好的效果,当达到哮喘控制之后并能维持至少3个月以上,且肺功能恢复并维持平稳状态,可以尝试药物减量或停药。药物减停应选择适合时机,并避开患者呼吸道感染、妊娠、旅行期等;通常每3个月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的50%,当达到低剂量联合治疗时,可改为每日一次联合用药或停用支气管扩张剂,单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若病人使用最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哮喘控制药物1年,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可考虑停药。每一次药物减停都应视为一次试验,有可能失败,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哮喘症状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变化、危险因素等,并按期随访,根据症状控制及急性发作的频率进行评估。患者一旦症状恶化,需恢复到原来的治疗方案。
从病因学角度怎么预防哮喘发作?
哮喘的病因复杂,可以分为宿主因素(原发基因性)和环境因素。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肥胖为哮喘危险因素,瘦素可影响气道功能,肥胖导致胃食管反流,增加哮喘发病危险。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外源性变应原,如尘螨、花粉、真菌(如曲霉菌暴露是导致0~3岁儿童出现喘息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高蛋白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摄入性变应原;日用化妆品、外用各种药物等接触性变应原等。临床上由单一变应原引起的哮喘不多。此外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的激发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呼吸道感染,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药物,精神和心理因素,运动,微量元素缺乏,妊娠等。基于此,为预防哮喘发作。
1、脱离变应原患者能找到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刺激因素,应立即使患者脱离变应原。这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2、适当锻炼,在缓解期应当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跑步、游泳、医疗体操、呼吸训练等,如能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可以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3、调节稳定情绪,稳定好精神情绪,患者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心理,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参加文体活动可调整紧张情绪,对哮喘也有良好的作用。
提高哮喘疗效的临床处理原则
为了提高哮喘的疗效,需要注意临床用药的方案。希望达到长期稳定,必须积极治疗,使症状完全控制,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然后逐渐减停药。对于经过系统治疗症状控制仍不理想者,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
1.诊断方面要论证诊断是否正确全面,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等。
2.治疗方面应检查药物的依从性和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按照医嘱用药者超过30%。吸入药物装置使用不正确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耐心详细的指导和反复检查是保证吸入疗法使用正确的关键。
3.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联合用药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为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该注意:
(1)急性发作期或开始治疗时,为强化治疗阶段,使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和哮喘症状完全控制,再进入长期治疗的方案。
(2)中重度患者,除增加吸入抗炎药物的剂量外,宜联合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M受体阻断剂等药物。联合用药时能明显提高疗效,并可减少单药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