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主题为「揭示哮喘的误区(UncoveringAsthmaMisconceptions)」。
提到我国哮喘的发病情况,据近期中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20岁以上人群中哮喘患病率达4.2%,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有喘憋症状的哮喘患者约为万人,而20岁以下(儿童到青少年)有喘憋症状的哮喘患者约至万或以上。因此,中国的有喘憋症状的哮喘患者估算约万人,另有大量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总的哮喘患者人数可能超过6千万。
当前,社会较普遍缺乏对哮喘的正确认识,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哮喘。加强科普教育,提高民众对哮喘的认识至关重要。哮喘往往是一种被忽视的疾病,现实社会中,社会民众普遍重视胸痛、卒中中心的建设,出现了胸痛、卒中往往有绿色通道,很快会得到重视和救治,且基层百姓和医务工作者熟知相关指南和流程,归根来说哮喘疾病还是需要社会公众的宣传和科普。
即便已被明确诊断的哮喘患者中,我们也发现,或由于患者的原因,或由于医务人员的原因,在诊断和治疗中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规范的地方。应用于哮喘诊断和治疗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多个环节,特别强调精确诊断和对应性的精确治疗,对于提高哮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在对哮喘的科学认识和规范诊疗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医务界、医务人员中特别是呼吸专科以外的全科或者家庭医生中,更好地促进哮喘的科学知识和规范化诊断治疗方法的普及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目前我们熟知的哮喘检测方法有一氧化氮测定法、肺功能激发试验、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等。
在临床中,许多患者治疗了很长时间甚至几十年,因为吸入药物使用的不规范,药物没能充分地进入到气道发挥作用,大大地影响了疗效。甚至个别医务人员所教给患者的吸入方法也不规范,药品说明书上的描述亦语焉不详。应该直观教材、视频等方式,先使医务人员认识正确吸入的重要性,掌握规范的方法,进而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
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对于哮喘的误区:
1、认为没有遗传或者过敏家族史,孩子就不会患哮喘,但是哮喘有很强的外界因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气候气温因素,剧烈运动,情绪等因素均可导致哮喘发作。
2、哮喘都会喘、没有喘憋就不是哮喘,我们生活中,咳嗽变异性哮喘表现得就是夜间咳嗽,和刺激性咳嗽,咳嗽为唯一或者主要症状,没有明显喘憋,很容易被当做呼吸道感染。
3、哮喘使支气管炎,用抗生素即可,哮喘使一种过敏性疾病,糖皮质激素使治疗首选,它不是细菌病毒引起的,所以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4、生活中如何预防哮喘发作,首先要遵医嘱规律用药;其次预防病毒感冒,减少诱因;再次是要注意保暖。疲劳、季节交替、压力过大等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诱发哮喘发作。另外,锻炼身体很重要。哮喘病人适合多晒太阳,通过跑步、游泳等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使得病情更趋于稳定。当然,还有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尽早进行基因检测,尽早确定遗传风险,从而尽早预防,防止诱发哮喘。
首先要遵医嘱规律用药;其次预防病毒感冒,减少诱因;再次是要注意保暖。疲劳、季节交替、压力过大等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诱发哮喘发作。另外,锻炼身体很重要。哮喘病人适合多晒太阳,通过跑步、游泳等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使得病情更趋于稳定。当然,还有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尽早进行基因检测,尽早确定遗传风险,从而尽早预防,防止诱发哮喘。
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认真学习哮喘诊疗指南,普及民众对哮喘科普知识,提高肺功能激发实验检测率,指导患者规范使用吸入装置,势在必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呼吸危重症专业。科室配备有高流量湿化仪、德国万曼无创呼吸机、全自动排痰机、耶格肺功能仪,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低热、肺炎、哮喘、慢阻肺、肺心病、肺栓塞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并免费开展慢阻肺筛查和肺功能检查,及提供药品援助。医院、医院、医院开展学术交流,邀请专家会诊查房疑难危重病例。
住院部四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科主任:李元盈
护士长:高静
主治医师:程红平
主治医师:兰鸽
任圆圆医师:
毛琳硕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