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流行病学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有近1亿慢阻肺患者,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四分之一,居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以伤残调整生命年衡量,其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2位。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在其病程中常出现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是促进疾病持续进展、导致额外治疗的主要因素。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脏,但大多数患者存在重大的共患慢性疾病,增加了致残率和死亡率风险。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进展到持续的气流受限时,可诊断为慢阻肺。
过敏性鼻炎指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中国过敏性鼻炎总患病率从年的11.1%升高到年的17.6%,西部地区患病率达34.31%,大概超过2亿个中国人正在饱受折磨。
数据来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年第8期
PART.02
痰饮丸产品简介
当代中医泰斗秦伯未认为“凡病未有不发热、不生痰者”。秦老以“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为原则,临床以“温药和之”为主,注重化痰涤饮,顺气止咳。发明了治疗水湿痰饮病名方——痰饮丸,并首倡痰饮病“冬病夏治”内服治疗。
~,上海人,当代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痰饮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的常见病,在严寒地区更为多见,秦老认为本病概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气管炎以及肺气肿等病。痰饮——是病理病名,是人体水液停积不得输化的一种疾病,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溯源于《内经》积饮之说,而创立了“痰饮”这一病名。
痰饮病在临床上多见咯痰、咳嗽、呼吸喘促、畏寒肢冷,有时咳剧遗尿,心悸腹胀,食少无味,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便溏溺清等症,并有长期的慢性反复发作,春夏较轻,秋冬加剧。以上证候是脾肾阳虚。“痰饮丸”吸取《内经》“春夏养阳”的理论和《金匮》“痰饮病者,当以温药合之”的治疗原则,来扶养人之阳气增强抗御外邪浸袭之能力,以控制病情发展而达到根治。
痰饮丸系名方桂附理中汤去党参加苍术,与三子养亲汤演变而成。
成分:肉桂、淡附片、苍术、麸炒白术、炒紫苏子、炒莱菔子、干姜、炒白芥子、炙甘草。功能主治:温补脾肾,助阳化饮。用于脾肾阳虚、痰饮阻肺所致的咳嗽、气促发喘、咯吐白痰、胃寒肢冷、腰痠背冷、腹胀食少。
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原陕西省西安国药厂)于一九六九年,经陕革卫药(69)号文批准生产,现收载于《中国药典》版(一部)。
中国药典用药须知明确痰饮丸临床应用与咳嗽、喘证,具有的抗炎作用。
PART.03
冬病夏治
年,中医泰斗,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老先生来西安讲学时,针对“慢性痰饮咳喘病”的防治,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重视稳定期治疗,较早开展大规模的“冬病夏治”,进行“痰饮膏”、“痰饮丸”的研究,当时这项工医院,即当时的“中医研究院”牵头,西安多家西医单位也参加了此项工作。当时进行了余例的临床验证,总有效率为85.71%,这一结果发表在年《中医杂志》第三期,是目前较早的关于“穴位贴敷”的中医科技论文。
医院肺病科是“全国冬病夏治委员会”委员单位,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冬病夏治’防治哮喘病”的重点研究科室。以“痰饮丸、痰饮膏“为核心的肺系疾病冬病夏治享誉全省。
PART.04
学术支持与指南推荐
年伊始,由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承办,以中西医双医院、医院为本次临床研究的组长单位,开展大规模多中心RCT研究,探求痰饮丸在慢阻肺及冬病夏治方面的独特性。
年7月,第五届中国中西融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发布了《中成药治疗慢阻肺指南》,痰饮丸正式被权威指南推荐。
PART.05
终端推广支持
1、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搭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