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哮喘急性发作怎么办?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疗程漫长,病情容易经常反复发作,需要坚持长期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无论是否处于疫情期间,环境因素都会给哮喘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如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会进一步引发哮喘患者出现急性炎症。而新冠疫情的持续发生,导致哮喘患者的就医行为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也使得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受到了一定挑战。
近期,连续发生了两起急性哮喘发作的患者因疫情原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导致其不幸去世的悲剧。那么,在当前疫情形势的背景下,若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该如何自救呢?针对这个问题,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高金明教授分享了疫情之下哮喘患者的管理与急救经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疫情之下,
危重症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有研究对武汉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老年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预后较差。其研究结果显示,入住ICU的患者中位年龄达66岁,伴随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比例高达72.2%,远高于未入住ICU的患者。由此可见,在新冠疫情期间,高龄、伴随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属于高危、易感人群。
图1
高金明教授认为,对于高危易感人群,在疫情期间需要进行强化治疗。强化治疗指的是恰当进行强化治疗。伴随哮喘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急性发作,在急性发作时,其就医必须早期识别、早期治疗,以免引发严重的不良事件。至此,哮喘患者是疫情防治的重点对象。
过半哮喘患者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
该如何管理?
据统计,我国哮喘患者症状未得到控制的比例高达55.10%[1],可见,依然存在过半的哮喘患者尚未有效地控制其病情。
图2
这里,高金明教授认为,哮喘患者在稳定期有效控制病情,能有利于降低未来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而在急性发作期,其治疗必须坚持早期识别,从而避免引发急性加重。
对于哮喘的治疗而言,其治疗原则在于:当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时,则需要迅速地升级治疗;而当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时,需要维持原有的用药方案至少三个月以后,方可进行药物减量。
哮喘控制的总体目标
与患者的自我管理目标
高金明教授认为,哮喘的控制需达到以下总体目标(在过去的4周):
(1)达到症状控制的目标:日间症状发作次数≤2次/周,夜间憋醒症状无发作,缓解药物的使用次数≤2次/周,日常活动无受限;
(2)降低以下的未来风险:疾病不稳定或者恶化、急性发作、肺功能丧失、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在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其需达到的目标与GINA提出的哮喘长期管理目标基本一致,具体如下:
(1)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20分,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
(2)最大程度减少哮喘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药物不良反应。
哮喘患者该如何实现自我管理目标?
患者自我管理不佳是哮喘控制率低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患者自我管理不佳的表现包括以下几方面:治疗依从性过低,占比约40%[2];不能对症状恶化做出正确的反应,占比约45%;不能本能地判断自己呼吸困难的风险,占比约60%;不会合理使用药物吸入装置,占比约80%。
图3
这里,高金明教授强调,在当前疫情形势下,要实现自我管理目标,需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哮喘的特征、发作特点及预后哮喘的常见特征表现为发作性、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可逆性。而哮喘的转归和预后因人而异。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的症状,从而避免急性发作,部分可达到临床治愈。但是,不规范的治疗或者患者的依从性差,会引起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反复发作、急诊、住院,甚至于死亡;还会引起并发症,例如慢阻肺、肺源性心脏病等等。
2了解和避免接触哮喘发作的诱因触发哮喘发作的诱因具有多样性,例如疫情期间消毒剂的大量使用、春天的花粉、病毒的感染等。其中,病毒是触发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后哮喘的“发作率”约比一般人群高3-4倍。
同时,哮喘患者还需注意宠物毛发、烟草的烟雾以及被褥和枕头的灰尘、螨虫等,这些都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因此,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与这些诱因的接触。
图4哮喘发作常见的诱因,可供参考
3了解哮喘药物治疗常识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缓解类的急救药物
包括吸入性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口服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以缓解患者速发的哮喘症状。
在使用时需注意两点:1.在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2.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以备急需。
第二大类:控制类药物
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其可以利用抗炎作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稳定的治疗,维持在临床控制状态。
在使用该类药物时,也需注意两点:1.需要每天且长时间使用;2.需按医嘱使用,并且按医嘱适时评估和调整。
4掌握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方法高金明教授认为,临床每次在患者就诊时,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吸入装置,以让患者学会正确用药,可以通过说明书,也可以通过正确的用药视频录像学习。
使用药物吸入装置的正确方法如图5:
图5
5正确认识治疗依从性针对依从性差的患者,需要进行识别,包括:使用用药情况的调查问卷、查询门诊药方记录、检查药物的剩余量、远程监测吸入装置等。对于这类患者,首先需要了解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共同商讨药物和使用剂量;尽量简化用药方案,以让患者容易掌握和遵循;加强家庭随访;建议使用单一药物的方案。
6制定哮喘行动计划和哮喘日记利用峰流速仪监测行动,包括用药、日常活动。
7借助哮喘病情监测工具,帮助患者自我评估和监测根据指南推荐,可以利用两种工具进行评估和监测:ACT、呼气峰流速值(PEF)。
8定期随访应当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检查患者的症状或者PEF日记、ACT评分、评估是否有并发症、观察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了解依从性差的原因、检查患者是否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检查患者的接触诱因情况等等。
9疫情期间哮喘患者的治疗和观察根据GINA建议,疫情期间,哮喘患者不应停止其处方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药物,否则通常会导致潜在的哮喘恶化危险。在患者急性发作时,需及时正确识别急性发作的先兆和表现,GINA指南推荐,哮喘急性发作时加吸ICS-福莫特罗,并及时就医。
最后,高金明教授进行了总结,认为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哮喘患者是疫情防治的重点对象,需要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监测,规范使用ICS。在患者急性发作时,需尽早识别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急性加重时可加吸ICS-福莫特罗,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不仅可以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而且安全性良好。特别在疫情之下,需加强防范,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参考文献:[1]ZhangN,etal.TherAdvRespirDis.,10(6):-.[2]LahdensuoA.Guidedselfmanagementofasthma--howtodoit.BMJ.Sep18;():-60.doi:10./bmj....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本文整理:宋秋怡责任编辑:戴戴章丽版权申明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End-征稿《医学界呼吸频道》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1.呼吸内科临床实用、有趣的内容;2.呼吸内科医生有趣的诊疗故事;3.呼吸内科行业重磅进展;4.其他(呼吸内科医生感兴趣的内容即可)。欢迎来稿分享!我们将为您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和展现您才华的平台。投稿邮箱:daijiaxingyxj.org.cn(来稿必回复)*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