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长忽视的抽动障碍
说在前面:9岁男孩干咳大半年都治不好,连语文打卡作业都完成不了;11岁学霸上课一回答问题就狂打嗝,做了检查也看不出问题;7岁女孩喝了红茶上课不停尖叫……
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症状,其背后的原因竟然是孩子有抽动障碍。
不停地咳嗽,竟然是抽动症“真的,语文学习在我家变成了一种挑战。”每当到了小雅录制课文朗诵视频的时候,她就开始不停地咳嗽,作业都做不了。我已经被她的老师找过无数次了。小雅的妈妈说着,眉头紧锁,分享着过去一年多的困境。
小雅今年9岁,上3年级,一直是个比较害羞的孩子。她有过敏体质,一到换季就咳嗽、流鼻涕。去年以来,她的咳嗽就没停过,而且特别是当她清醒的时候,尤其紧张时,咳嗽更是厉害。
每到晚上练习课文朗诵、录视频时,她自己还能应付,但是一旦我拿起手机录她,她就开始严重咳嗽,记不住要说的内容。我真的分不清,是孩子故意的,还是有别的原因。
后来,医院。医生说,小雅主要是干咳,肺部听起来正常,排除了感染。还注意到了她经常做一些小动作,比如皱眉、吸鼻子。经过综合检查后,排除了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为抽动障碍。
抽动症症状并不只有眨眼
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抽动障碍,也叫作抽动症,是一种常在儿童时期开始的疾病,主要特点就是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突然的动作或发出声音,看起来像是身体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突然抽搐了一下。这种情况在男孩子中比女孩子更常见。
抽动障碍的症状概括起来有两种类型:身体动作和发声。身体动作的抽动包括眨眼、皱眉、张嘴、伸舌头、嘟嘴、皱鼻、点头、仰头、摇头、歪脖子、耸肩、动手指、握拳、甩手、踏步、弯膝、挺胸、吸肚子、扭腰等,甚至是一系列更复杂的动作。
而发声抽动则包括吸气、清嗓子、咆哮、哼歌、咳嗽、尖叫、大喊、发出呼噜声、吐口水、吹口哨、抽气声、乱喊、模仿动物叫声,或者反复说一些简短的话甚至脏话。
这种病一般在孩子18岁之前开始,最常见的是在4到8岁之间,平均大概6岁的时候开始,而到了10到12岁的时候,症状可能会达到最严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