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由于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内伏之宿痰,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气道挛急而发病。伏痰的产生,主要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1.发作期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诱因”引动“内伏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气道挛急狭窄,通畅不利,而致痰鸣如吼,咳痰喘促。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系,发作时的病理关键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由于诱因不同,体质差异,故有寒哮(冷哮)、热哮之分。
(1)冷哮寒痰伏肺,或素体阳虚,痰从寒化,遇风寒外感,或吸入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味等,或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进食海膻发物,致痰升气阻,肺失宣降,肺管狭窄。
(2)热哮素体热盛,痰从热化,或伏痰遇风热外感,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热痰蕴肺,壅阻气道,肺失宣降,肺管狭窄,发为哮喘。
(3)喘脱严重者发作持续不解,致肺气欲绝,心肾阳衰,可发生喘脱危候。
2.缓解期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由实转虚,平时表现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在平时自觉短气,疲乏,并有轻度喘哮,难以全部消失。
(1)肺虚哮喘日久,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
(2)脾虚哮喘日久,脾失健运,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聚湿生痰,上贮于肺。
(3)肾虚哮喘日久,肾虚气损,不能摄纳肺气,气浮于上,动则气急。肾精亏虚,摄纳无权,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成痰,上干于肺,加重肺气之宣降失常。
由于肺、脾、肾三脏之间的相互影响,临证表现为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之象。
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中医治疗方法,临床验方是什么?
解锁看完整版,给你带来长期健康,一次性解锁完哮喘专栏的20余篇,全方位分析哮喘的治疗与预防,收藏好,以免找不到,后续还会不继更新,分享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