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是该如何形容呢?
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且听到喉中哮鸣,这就是哮喘。
俗话说: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就是说哮喘是一种疑难病证。中医院治疗哮喘有良好的效果,也有多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其中“冬病夏治”的方法最具特色。
那么,哮喘是怎么产生的呢?
中医认为,哮喘的主要病机是痰饮伏肺,常常因为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而引动伏痰,以致痰壅气道,肺失宣降而致哮喘。
哮喘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哮喘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多缓解或减轻,冬季多复发或加重。这是因为患者素体阳虚,寒痰伏肺,加上冬季自然界阳气蛰伏,痰从寒化,壅塞气道,所以冬季容易发病。夏季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阳气亦随之而升发,故病情缓解。
为什么冬天的病要在夏天来进行治疗呢?
从中医阴阳理论来讲,夏季阳气隆盛,患有虚寒性疾病的人,受到夏季阳气升腾的影响和促动,潜藏于内的阴寒病邪,有浅出于外的趋势。
因此在夏季自然界阳气和机体阳气都充盛之际,乘其势而治之,因势利导,驱邪外出,以预防虚寒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这说明,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内服也有外治。可以在夏季服用助阳散寒的中药,以补益阳气;也可以根据腧穴的主治特点,采用针刺、艾灸、埋线、拔罐、药物注射等外治方法。
三伏贴
众所周知的三伏贴是时下流行,应用广泛的冬病夏治方法之一。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那治疗哮喘是贴在哪几个穴位呢?
别着急,往下看!
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
主治病症: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肺病有一定的作用。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病症: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以上仅是举例的两个穴位,还有其他的穴位,医院辨证后,瑶医专业的医护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穴位敷贴。
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
首先,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贴敷前一天,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三伏贴贴敷后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贴敷时间及注意事项
一般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穴位选择:一次需要贴:肾俞、脾俞、肝俞、膈俞、胃俞、中脘、天枢、命门等穴位。
年三伏天贴敷时间表
初伏时间:年7月12日-年7月21日
中伏时间:年7月22日-年7月31日
闰中伏时间:年8月1日-年8月10日
末伏时间:年8月11日-年8月20日
年三伏贴敷时间
头伏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贴:7月22日~7月31日
闰中伏贴:8月1日~8月10日
末伏贴:8月11日~8月20日
医院三伏贴火热预约中
医院选用的三伏贴,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为基础,因人施方,因人施穴。对不同的人群选用不同的伏贴、不同的穴位,真正达到“冬病夏治”、“上工治未病”的目的。三伏贴对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及小儿、老年(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预约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