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饮食调养
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反应性增高为特征,以发作性喉间鸣响和呼吸困难为主症。
本病中医称为“哮证”,多由于素体禀赋不足,脾肾虚弱,痰饮内伏,加之外感风寒及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而诱发。痰气壅塞,肺失宣肃,气道不利是该病的主要病机。饮食调养对防治本病发作有积极作用。
1.寒性哮喘
寒哮主要症状是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闷如塞,咳吐稀薄泡沫痰,面色晦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疗原则是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推荐紫苏麻黄粥
紫苏20克,麻黄5克,甘草3克,粳米克。将紫苏、麻黄、甘草洗净,加水适量,人锅,用中火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将汁水加人粳米,再加适量水,用中火熬成粥,即可食用。1日量,分两次服用。祛风散寒,温肺平喘。寒性哮喘,症见咳痰稀清、畏寒、气喘、喉鸣等。
2.热性哮喘
热性哮喘的症状是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痰色黄或白勃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疗原则是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推荐荸荠萝卜粥
荸荠40克,萝卜30克,大米克。
先将荸荠、萝卜洗净,捣碎放人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煎沸,改小火再煮20分钟,去渣取汁。另将大米淘净加加适量水,熬粥。待粥将熟时,加人药汁,再煮20分钟,粥成即可。
1日量,分2次服。
清肺,化痰,止咳。
痰热型哮喘,症见气粗、痰稠色黄、烦闷不安、口渴喜饮等。
3.肺虚哮喘
肺虚哮喘多见于缓解期,或虚实夹杂证,其主要症状是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痰清稀色白,面色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治疗原则是补肺,固卫,防哮。
推荐黄芪胡桃杏仁粥
黄芪30克,胡桃仁15克(煮熟,去皮),杏仁10克,粳米克。
先将黄芪、胡桃仁、杏仁放人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煎沸,改小火再煮40分钟,去渣取汁。另将大米淘净,人锅,加适量水,熬粥。待粥将成时,加人药汁,再煮20分钟即可。
1日量,连服7日。
益气补肺,纳气平喘。
肺气亏虚型哮喘者,症见乏力、易于感冒、气短、动则喘甚等。
4.脾虚哮喘
脾虚哮喘多见于缓解期,或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其主要的症状是平时食量减少,大便溏,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失当而诱发,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细软。治疗原则是健脾、化痰。
推荐山药党参粥
山药60克,党参15克,粳米克。
先将山药、党参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再煮40分钟,去渣取汁。另将粳米淘净,入锅加适量水,熬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药汁,再煮30分钟即可。
每日1剂,随时服食。
健脾,平喘。
脾虚性哮喘,症见食欲不佳,痰多,乏力,咳嗽、气喘、便溏等。
小结
哮喘患者饮食宜清淡,忌肥腻。食宜温,忌寒冷,以防寒伤脾胃。宜平和,忌甜咸酸物。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以免腹压增高诱发哮喘发作。哮喘发作时患者脾胃功能下降,不宜进食煎炸厚味及刺激性食品和产气食物,如咖嗯粉、咖啡、芋头等,以防生痰碍气增热,加重哮喘。体质过敏者,不宜食用海鲜类食品如螃蟹、虾、蛤州等,以防过敏发作。寒性哮喘,宜进食温性食品;热性哮喘,宜选食偏凉食物;虚性哮喘,宜进滋补性防喘食物,如山药、莲子、核桃、芡实等。
*内容摘自《呼吸病调养食方》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或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