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又称变应性哮喘(allergicasthma)或特应性哮喘是指由过敏原引起和/或触发的一类哮喘,既往也称为外源性(extrinsic)哮喘,是哮喘的重要表型。但长期以来我国尚缺乏过敏性哮喘诊疗指南来指导临床医生管理过敏性哮喘。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在《中华内科杂志》发布了《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年),对我国过敏性哮喘的诊治与管理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过敏性哮喘流行率及过敏原过敏性哮喘占哮喘患者的数量超过一半,且近年呈现增长趋势。年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敏性哮喘的患病率从年的5.0%上升至年的6.0%,年进一步升至7.3%,而非过敏性哮喘的患病率维持在3.4%~3.8%。我国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研究联盟(CARRAD)报道,在接受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的成人哮喘患中,至少种过敏原阳性的比例分别是65.4%和75.4%;我国年的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70%的患儿为过敏性哮喘,常合并AR、湿疹、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的常见过敏原包括吸入性(气传)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真菌、猫毛、蟑螂等,其中尘螨是我国过敏性哮喘最主要的过敏原。关于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区别
过敏性哮喘的临床表现与非过敏性哮喘既有相似性又存在明显差异。过敏性哮喘往往幼年起病,常有家族史和明显的遗传倾向,常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相关或共存,如湿疹、AR、食物及药物过敏等。
关于AR/变应性鼻炎与哮喘
AR与哮喘是存在于气道不同部位的性质相似的炎症性疾病。国外流行性学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哮喘患者患有AR,0%-40%的AR患者同时患有哮喘。我国哮喘患者合并AR的比例为59.5%-69.6%。大多数AR先于哮喘发作,AR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AR与哮喘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哮喘合并AR的患者较单一疾患的患者更难以治疗,AR未控制会影响哮喘的控制水平。临床医生(包括呼吸科、耳鼻喉科及变态反应科医生)应本着“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原则,对哮喘和AR应进行联合治疗和管理。关于过敏性哮喘一般指导和患者教育包括:一旦明确为过敏性哮喘,任何时候均应采取避免过敏原暴露的措施;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及规律用药;传授患者过敏性哮喘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过敏性哮喘的自我管理和病情的自我监测。关于过敏性哮喘的药物治疗在确诊过敏性哮喘后,应尽快开始规范的控制性治疗,以达到并维持最佳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
近年来研发的抗IgE等靶向药物主要针对中重度哮喘,进一步改善了过敏性哮喘的预后。奥马珠单抗在6岁以上及成人过敏性哮喘中的应用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我国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中高剂量ICS+LABA(GINA第4级)治疗后部分控制或未控制的过敏性重症哮喘患者,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24周后肺功能、哮喘症状及生活质量等得到显著改善;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例6~2岁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儿,结果显示,奥马珠单抗组ICS成功减量和完全撤除ICS的哮喘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亦提示,在常规治疗(ICS/LABA)基础上联合奥马珠单抗可同样获益,并可帮助患儿减少或停用口服激素,降低住院率和急诊率。关于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的避免措施
过敏性哮喘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措施控制过敏性哮喘的危险因素,预防哮喘的发作
饮食与营养:孕期饮食、母亲肥胖或超重、母乳喂养、维生素D、鱼油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益生菌/益生元
气传过敏原:针对减少单一的干预措施并不能显著影响哮喘的发展,但多层面措施干预会降低5岁以下儿童患哮喘的风险。
吸烟及环境污染:产妇产前烟草暴露显著增加婴幼儿哮喘风险,产后吸烟也与年长儿的哮喘相关。除此外,暴露在室外污染,如交通主干道上也会增加哮喘几率。
药物: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
微生物感染: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加与感染性疾病减少相关
2.二级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早期阻止病程进展或减缓疾病发展。
针对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的早期干预(特别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显著减少进展为哮喘的风险
针对单一尘螨过敏哮喘患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对其他物质过敏的风险,即由单一过敏原发展为多重过敏的风险,从而降低触发哮喘发作的风险。
3.三级预防措施预防过敏性哮喘的急性发作、延缓并发症的出现、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避免过敏原的再暴露:对已致敏的患者,避免对已知的过敏原的再暴露有利于减轻症状,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预防和控制过敏性哮喘的急性发作:对AR合并过敏性哮喘的患者给予SLIT可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此外还有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等,均有助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博卡恒温印迹法过敏原体外诊断方案
体外检测更安全、更准确!
恒温检测更准确!
过敏原IgE抗体检测选择博卡恒温免疫印迹平台!
内容来源: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