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5月5日也是世界哮喘日,俗话说,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可见喘证有多么难治,特别是成年人,那么儿童哮喘是不是就很好治呢?也有人说儿童哮喘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成年人就会好,究竟是不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儿童哮喘都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儿童哮喘到成年人自然就好了。
专家表示,确实有些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哮喘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甚至不发作,这与孩子自身发育逐渐完善有一定关系。而事实上,长时间的平稳状态并不等于治愈。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哮喘患儿进入青春发育期,虽有30%~50%的人症状消失,但到成人期仍有“回潮”的可能,约有2/3以上者继续遭受折磨,有的貌似恢复了正常的人,其肺功能仍就异常或持续存在气道高反应。这里,轻度小儿哮喘预后良好,仅5%演变为严重哮喘,而中度至重度儿童在整个一生常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高反应与哮喘发作。重度哮喘,尤其是长期依赖激素、屡次住院和症状不易改善者,约95%最终“定格”为成人哮喘。这就提示哮喘须在儿童期给予积极合理的医治,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可塑性。如果孩子患上了哮喘,千万不要迟疑,必须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预防。
误区二、病情一缓解立马停药。
专家指出,有些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寻医问药。而一旦病情得到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立马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再哮喘,无明显症状就是治好了,也就不必再吃药了。结果是患儿气道的慢性炎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稍有风吹草动,又会使哮喘“死灰复燃”。这是因为在缓解期间,支气管腔内仍有炎症潜伏,只不过是尚未接触到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而未爆发。若是有感冒、运动过量、紧张、兴奋或气温变化、吸入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如烟雾、气油味等)或接触尘螨、动物皮毛等诱因,便可能出现明显的哮喘症状。因此,缓解期是需要继续治疗的,其目的是减轻或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误区三、哮喘患者不应该运动。
哮喘的患者并不是完全不能运动,哮喘患者是否能运动以及运动的幅度,取决于患者哮喘的类型以及哮喘控制的程度。对于哮喘未达到控制状态的患者以及运动型哮喘的患者,此时则建议不要剧烈的运动。可以视情况慢走或跑步,以免诱发哮喘症状的加重,导致其不适感。在哮喘发作时是不建议运动的。如果哮喘是处于临床控制状态,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对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维持控制状态是有帮助的。对于部分重度的哮喘患者还可以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改善其肺活量。当然在哮喘患者运动时,需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或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短效支气管扩张剂,以作应急之需。
误区四、感冒与哮喘常混淆?
哮喘袭来前常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及呼吸困难等,而感冒时也能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两者犹如一对“双胞胎”,很容易相混淆,家长很有必要分辨开来。如感冒通常伴有发热,而单纯的哮喘发作一般不发热。感冒时咳嗽大多是逐渐加重,没有特定的诱发因素,每次咳嗽时间也不会很长,一般不伴有呼吸困难。而哮喘的咳嗽常发生在晨起、夜间、运动后,大哭或大笑后,以及接触刺激性气味、冷空气、过敏原等触发因素后,为反复性或持续性发作,常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家长可在孩子呼气时听到类似小鸡叫的声音。严重哮喘发作还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大汗淋漓、面色青灰。
专家提醒说: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患儿反复“感冒”,每次都发展到下呼吸道,致使呼吸不畅、胸闷咳嗽,或伴有湿疹、变应性鼻炎,同时父母或家族中有哮喘病等过敏史,即应考虑哮喘的可能,千万不能一味按单纯呼吸道感染无休止地使用抗生素及感冒药。此外,对于哮喘儿童来说,感冒常诱发哮喘发作,哮喘儿也容易反复感冒,且不易治愈。当哮喘小患者出现上述问题时,医院就诊。
好了,今日我们就简单到盘点到这儿,这些误区您有吗?
肖杰生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