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是上臂的长骨,下端(靠近肘关节的一端)
后变扁,内、外侧分别为内、外侧髁。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如何分型?
根据受伤机制不同,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多见;
根据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不同分型对患者而言,合并的损伤不同,治疗方法和效果可能不同。
病因:
为什么会得肱骨髁上骨折?
●直接暴力:少见,如肘关节撞击,暴力直接作用在肱骨远端,导致肱骨髁上骨折。
●间接暴力:多见,如跌倒时手部撑地,肘关节处于半屈曲或伸直位,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导致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若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至肱骨下端,导致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病症:
常见症状有哪些?
●肘部疼痛:受伤后肘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并持续存在。患儿常常用健侧手托着患侧前臂。
●肿胀:患侧肘部明显肿胀,严重时会出现前臂肿胀。
●畸形:肘关节后方突起,呈半屈曲状活动受限:因肿胀和疼痛,患儿常不敢活动肘关节。
●瘀斑:肘部皮肤青紫、瘀斑。
●骨摩擦感:有时不慎活动前臂或肘关节时,可触及骨折断端相互摩擦的感觉。
●开放性骨折:肘部可见不规则伤口,骨骼、肌肉外露,鲜血外流。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血管损伤、神经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缺血性肌挛缩
●骨化性肌炎
●骨折畸形愈合
●肘内翻或外翻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的检查主要为以下几种:
1.外伤史: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髁上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肘关节骨性标志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时,关节正、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同时应常规检查有无肱动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桡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粉碎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多属肱骨髁间骨折,骨折线形状可为T型和Y型。
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手术此手术方式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闭合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不能维持复位、骨折复位过程中或之后发生神经症状,还可用于需要血管探查、类属开放性骨折、所有GartlandⅡ、Ⅲ型骨折复位后肘关节需维持屈曲位超过90°固定、所有的GartlandⅣ型肱骨髁上骨折。另外,需要注意手术治疗的同侧易多发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该方式可达到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使骨折断端固定牢靠,减少了骨折再移位的发生。而且手术创伤小,无需切开软组织,对骨折周围组织损伤小,不需要过度屈曲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的恢复。而C型X线机的普及使用,提高了闭合复位及经皮穿针的精准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目前主要的穿针方式有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和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三种方式,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微创技术的成熟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在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己成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多次复位效果不满意,同时伴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的GartlandⅢ型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患者,则应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目前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入路主要包括肘后入路、肘内侧入路、肘前外侧入路等。各种手术入路均有利弊,应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用的方法。及时准确的手法复位是治疗的基础,牢固的外固定是治疗的保障。常用的外固定一般有夹板、石膏及各种支架。该方法操作简便,不易发生医源性损伤,治疗费用低且效果良好。复位后要求患者进行握拳、伸直、曲腕、伸腕,2~3周后进行肘关节锻炼,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
冯氏正骨的特点:
我院(冯氏正骨)采用保守治疗,用冯氏正骨舒筋术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特点:1、痛苦小无风险:利用冯氏正骨快速复位独特的技术:即“方使骤然人不觉、患者知也骨已拢”,不开刀、不麻醉、无伤痕。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处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使骨折复位。
2、疗程短费用低:闭合手法复位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后,结合三期用药,即初期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中期以接骨续筋、固坚补体(即按照淤不去则不能接的原则),后期以活血通络、软化筋肉(也就是指的微循环如不通畅也会出现经久不愈的一些症状)。此三期用药一般3-8周达到临床愈合康复。
3、功能恢复好,不留后遗症:采用冯氏正骨独特的舒筋手法(轻、揉、慢、稳、长),内外兼治,动静相结合的心法要旨,使骨折和功能恢复齐头并进,故没有并发症和不留后遗症的特点。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预后: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血管、神经、骨骺并发症比较多,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并发症发生或形成,需立即或后期手术治疗。积极的进行功能性的锻炼,可以促进骨折处血液的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同时也要防止神经肌肉的萎缩和防止关节畸形的形成,可以适当的活动一下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
家庭护理:
●健康教育对于骨折患儿而言,年龄小,对疼痛的忍耐度与治疗的依存性差,往往需要家属的配合、指导与监督。患儿家属的健康素养越高,儿童疾病治疗效果越好。●功能康复家属应在骨科或康复医师建议下,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突然受到创伤,父母十分疼惜患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有一个稳定的心态,也是患儿治疗的关键。复诊: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后初期3~5天复诊,后期一周复诊。
饮食:
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多注意休息,医院进行复查,平时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牛奶、芝麻等来辅助的增强体质。
安全小提示: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儿童的跌倒伤,或者高能量的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情况下。因此,生活中预防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教育小儿预防跌倒,避免嬉戏打闹,以减少肱骨髁上骨折的几率。
责编:李多渔冯十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