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我国哮喘患者还在逐年增加。哮喘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仅次于慢阻肺),但控制率只有28.7%。年我国已将哮喘列为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并且写入了“健康中国行动(-)”十五个专项行动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中。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哮喘的炎症是长期存在的,一直以来,学界都认为哮喘是不能治愈,只能通过长期规范治疗使得患者控制病情。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科学的管理,哮喘患者的症状可以消失,这样就可以避免急性发作导致死亡,也可以避免长期的炎症导致肺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损伤肺功能。关于哮喘,常见的误区误区一:哮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光有咳嗽不是哮喘
王会芳主任介绍说,很多老年人认为咳嗽跟哮喘没关系,这是一个误区。哮喘并不是一定有呼吸困难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咳嗽、胸闷、夜间症状加重等表现。
误区二:症状好转就停药
很多哮喘患者感觉症状减轻了,就擅自减药或停药,往往造成病情得不到很好控制而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渐加重。王会芳主任介绍说,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防治哮喘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明显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误区三:治疗要用抗生素
很多患者以为抗生素是万能的,一遇哮喘发作甚至主动向医生提出用抗生素的要求。但是,哮喘诱发因素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只占少部分。抗生素不能消除支气管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所以它不能解决哮喘的根本问题。
误区四:做肺功能检查没必要
有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认为做肺功能检查是多余的,实际上,肺功能检查在哮喘的诊断中是最有价值的指标,也是金标准,它不仅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也是医生在治疗时判断疾病严重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等。
误区五:哮喘患者不能运动
有的患者觉得运动可能诱发哮喘,所以认为哮喘患者应该远离运动,这种看法是一种常见的认识误区。王会芳主任介绍说,哮喘患者在缓解期是可以参加一般运动的,即便是“运动性哮喘”患者也可在运动之前适当进行一些药物预防。运动员中也有不少是哮喘病患者,如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得主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等。
误区六:治疗要么纯西医要么纯中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喜欢中医的就希望只用中医治疗哮喘,喜欢西医的就不愿尝试用中医药来治疗哮喘,这是一个治疗的误区。王会芳主任介绍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哮喘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可以互相弥补两种疗法的不足,对患者康复更加有利。
哮喘患者如何控制?“哮喘不可怕,关键在控制。”医院呼吸科王会芳主任讲,“哮喘反复发作,可产生诸多危害,如生活质量下降、肺功能越来越差、致死率高、易发展为肺心病等,与其他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哮喘需要定期检测肺功能,只要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哮喘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优势中医中药治疗哮喘有数千年历史,经验丰富,方法独特,理论自成体系。其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中医治哮喘讲究辨证施治。严格区分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脏腑和身体阴阳、气血的寒热虚实的变化决定治疗方案,根据辨证来施治。
②标本兼治。急性发作期治疗,以肺为中心,改善症状,缓解期治本,以肺、脾、肾为中心而进行调理,以达扶正固本,补足正气,减少发作的目的。
③未病先治。预防为主,如在夏季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冬季的“膏方”培本固元,防患于未然。
④中医中药治疗哮喘方法众多,中草药、针灸、穴位贴敷、艾灸、督灸、热敏灸等疗法,各有功效,相互补充。
⑤副作用少。长期应用中药治疗,很少出现不良作用。
此外,要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还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王会芳:呼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医院,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肾病、神经病变、胃肠病变;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等内科疑难杂症。
周铭:主任中医师,省优秀临床中医人才、省名中医药学术继承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师从北京名中医进修哮喘病的防治。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内科常见病如胸痹、心悸、失眠、眩晕、哮喘、便秘、胃脘疼、汗证等疗效显著。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