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医学杂志,,98(2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导致了持续增长的社会经济负担。针对哮喘控制、疾病管理与自我管理、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有助于为哮喘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全国哮喘研究协助组于—年进行了我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医院的门诊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医院也参与其中。本研究对参与此次调查的医院门诊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哮喘管理、疾病认知水平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与上述30家医院的总体调查结果相比较,间接评价医院近年来推广哮喘行动计划及开展哮喘教育和管理的成效。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年10月至年5月,包括医院在内,我国30医院的门诊哮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入选者符合以下3项标准:(1)年龄≥14岁;(2)在研究城市居住≥2年;(3)按照GINA定义的诊断标准,诊断哮喘≥3个月。本研究主体对象是医院的入组患者。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编号:-98)。所有被调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未成年人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调查方法:
该项调查为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ChinaAsthmaResearchNetwork)组织进行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项目编号:CARN--01),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入组例数;(2)控制水平:控制水平(根据GINA定义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定义),过去的1年中因哮喘发作住院率,过去的1年中因哮喘发作急诊就诊率;(3)哮喘管理:峰流速仪使用率,因医师未未介绍未使用峰流速仪的比例;(4)哮喘发作的征兆:哮喘发作是否有征兆,哮喘症状加重时是否使用平喘药物,平喘药物的选择;(5)疾病的认知水平:对疾病本质的认知,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每日规律应用的一线治疗药物的认知,关于哮喘治疗目标的认知。
2.评价方法:
将医院的数据进行单独分析,并与30家医院的总体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x±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频数(构成比或百分率)进行描述。应用χ2检验进行医院调查结果与同期进行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结果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资料:
30家医院的调查共纳入例门诊哮喘患者,其中男例(39.4%),女例(60.6%),年龄(50.7±16.7)岁(范围14~99岁)。在此次调查中,医院共纳入例患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9%),其中男65例(43.3%),女85例(56.7%),年龄(50.6±15.8)岁(范围16~83岁)。
2.哮喘控制水平:
医院门诊哮喘患者哮喘总体控制率远高于30家医院总体调查结果(P0.);过去1年中因哮喘发作住院率远低于总体调查结果(P0.);过去1年中因哮喘发作急诊就诊率与总体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表1)。
表1医院哮喘患者控制水平与30家医院总体调查结果比较[%(例数比)]
结果来源
例数
控制率
发作住院率
急诊就诊率
医院
56.7(85/)
13.3(20/)
16.7(25/)
30家医院总体
28.5(/)
26.4(/)
22.3(/)
χ2值
54.
12.
2.
P值
0.
0.
0.
3.哮喘管理水平:
医院门诊哮喘患者峰流速仪使用率远高于总体调查结果(P0.),未使用峰流速仪监测的原因中,回答"医师从未介绍过"的比例远低于总体调查结果(P0.)(表2)。
表2医院哮喘患者疾病管理及自我管理水平与30家医院总体调查结果比较[%(例数比)]
项目
医院(例)
30家医院总体(例)
χ2值
P值
哮喘管理
峰流速仪使用率
50.7(76/)
10.1(/)
.
0.
医师从未介绍过使用峰流速仪
43.3(65/)
65.2(/)
30.
0.
哮喘发作的征兆和自我管理
上次哮喘发作有明确征兆
86.7(/)
82.5(/)
1.
0.
哮喘症状加重时选择使用平喘药物
75.3(/)
76.7(/)
0.
0.
含福莫特罗的复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剂
70.0(/)
45.8(/)
33.
0.
SABA吸入剂
22.0(33/)
23.9(/)
0.
0.
注:SABA: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4.哮喘发作的征兆和自我管理水平:
医院门诊哮喘患者在哮喘症状加重或妨碍日常生活时使用平喘药物的比例与总体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哮喘症状加重或妨碍日常生活时的药物使用选择方面,选择含福莫特罗的复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剂的比例显著高于总体调查结果(P0.);选择SABA吸入剂的比例与总体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表2)。
5.疾病认知水平:
医院门诊哮喘患者对哮喘疾病本质具有正确认知的比例显著高于总体调查结果(P=0.);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每日规律使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正确认知的比例显著高于总体调查结果(P=0.);对哮喘治疗目标具有正确认知的比例与总体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表3)。
表3医院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与30家医院总体调查结果比较[%(例数比)]
结果来源
例数
哮喘疾病本质a
慢性持续期每日规律应用的一线药物a
哮喘治疗目标a
医院
78.7(/)
70.7(/)
74.7(/)
30家医院总体
69.0(/)
60.2(/)
75.4(/)
χ2值
6.
6.
0.
P值
0.
0.
0.
注:a:3个项目的正确回答分别为: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或复合制剂、可以长期良好控制或完全控制
讨论
研究表明,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于年成立哮喘联谊会,并于年创办了哮喘学校。呼吸医师长期开展患者教育和管理,积极向患者宣教峰流速仪监测的重要性,督导患者按时记录哮喘日记。与此同时在加强患者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每月举办1次哮喘学校的授课,开展针对门诊及住院哮喘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哮喘发作征兆的识别及自我管理、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等讲座,帮助哮喘患者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技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推行了移动哮喘管理项目,不断在推广哮喘行动计划及加强患者教育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和探索。由于实施哮喘的长期管理,医院在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疾病管理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哮喘控制方面,医院入组的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率远高于总体调查结果,甚至高于发达国家的哮喘控制水平。与总体调查结果相比,此部分患者的过去1年中因哮喘发作急诊就诊率和住院率也明显更低,说明医院门诊哮喘患者具有更高的哮喘控制比例和更低的哮喘控制不佳事件发生率。
在哮喘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面,医院入组的哮喘患者峰流速仪使用率显著高于总体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医院哮喘患者具有更高的哮喘管理水平,并能在哮喘发作时有效的实施自我管理。基于哮喘日记的以家庭峰流速和症状评分为基础的自我管理计划能显著降低病死率,使患者住院、急诊就诊、误工降低1/3~2/3。
在哮喘认知方面,医院哮喘患者在疾病本质、慢性持续期哮喘每日规律应用的一线治疗药物选择的认知水平高于总体调查结果。—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对疾病具有正确认知的哮喘患者的ACT(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疾病认知不足的哮喘患者,提示哮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与疾病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提高哮喘患者的认知水平是改善疾病整体控制的基石。版GINA也进一步指出,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对于哮喘控制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哮喘患者控制率、峰流速仪使用率及疾病认知水平均显著高于总体调查结果。此部分患者具有较高的哮喘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这可能是此部分患者具有较高哮喘控制水平的原因,而较高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水平和认知水平与医院长期开展哮喘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改善哮喘患者的管理和自我管理,加强哮喘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是提高哮喘控制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哮喘控制、疾病管理及认知水平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间的地区性差异。医院在哮喘管理和患者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提示应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包括峰流速仪应用的哮喘行动计划,加强患者自我管理和哮喘教育,从而提高我国的总体哮喘控制水平,达到哮喘总体控制的目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