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以每10年增加50%以上的幅度持续上升,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预防远期风险是儿童哮喘治疗的主要目标。然而,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合理、规范地进行哮喘患儿全程管理,是我国儿童哮喘防治的重中之重。这次新冠疫情的流行也给哮喘的防治带来更大挑战。
本次CCMTV特别邀请到来自中国医院的尚云晓教授为我们解析哮喘患儿全程管理中的难点,接下来就一起来听听尚教授的观点吧。
尚云晓
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
毛细支气管炎协作组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呼吸学组组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联盟委员会副主席
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儿童用药专家组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儿科学教职委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组长
东北三省及内蒙地区儿童哮喘协作组组长
辽宁省儿童哮喘协作组组长
《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
01:哮喘患儿如何诊断,诊断难点是什么?
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具体检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6岁以上的患儿,可以佐以肺功能检查、FeNO检测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等辅助检查。6岁以下哮喘患儿的诊断是难点,气道发育异常、病毒感染、气道异物等均可能引起喘息,且肺功能、FeNO检查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较低,所以诊断时需仔细询问病史,鉴别诊断。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1)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4)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5)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
02:哮喘患儿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哮喘患儿的全程管理?
儿童哮喘的治疗需尽早开始。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需快速缓解症状,进行平喘、解痉、抗炎等治疗。根据患儿不同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考虑采用雾化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雾化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如果在此基础上症状还不缓解,可考虑进一步联用雾化乙酰胆碱、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硫酸镁、氨茶碱等治疗方案。静脉糖皮质激素可与雾化糖皮质激素联用,减少静脉激素用量,降低副作用。
缓解期的治疗以积极抗炎为主,比如常用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雾化不同于静脉和口服,吸入气道内,直击靶点,所以安全性较好,对患儿生长发育、内分泌、身高等的影响较小。
需要强调的是,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因此治疗需要足疗程、足剂量,坚持长期、规律、个体化用药,不能随意减量。此外,需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与哮喘相关的一些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等也需要积极治疗。
03: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如何考量其用药安全性?
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与药物代谢和解毒功能密切相关的脏器(肝肾及血脑屏障)不健全,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中毒;个体化用药所需的药代药效学参数资料严重匮乏,容易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
如何做到药物的安全使用,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建议遵循以下5个原则:正确的病人、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时间和方法。患儿间的病情存在异质性,需个体化、遵循指南、选择各自适合的药物种类和剂型、足疗程治疗。
04:吸入制剂作为一种特殊制剂,哪些方面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对于市场上品类繁多的儿童吸入和雾化药物,您觉得选择药物时,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