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糖皮质激素不是抗过敏吗?咋还过敏了?
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是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常用药物之一。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组胺、5-羟色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及缓激肽等过敏介质的产生,抑制过敏反应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因而能解除或减轻过敏性反应症状。
对于哮喘的患者,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和渗出,减少气道的狭窄,从而起到平喘的作用。
然而,一些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却出现了过敏反应,我们先来通过两个案例了解一下:
案例回顾CASEREVIEW案例1▎案例1患儿,男2岁,因“发热5天、咳嗽伴喘息3天”就诊,以“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入院。入院后,患者输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min后,颜面、右上肢及左下肢出现少许充血性皮疹,痒感不明显。无紫绀和气促,无呼吸困难。处理方式:立即更换液路,改用生理盐水静滴,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抗过敏治疗,皮疹消退。▎案例2
患者,男,44岁,因“反复咳嗽、喘息3年,再发加重2周”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60mmHg,血氧饱和度95%(吸氧浓度29%),喘息貌,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收入院。在输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当时查体:体温36.5℃,心率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90mmHg,血氧饱和度66%(吸入氧浓度29%),喘息貌,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颜面和肢端明显发绀,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双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双上肺可闻及少许哮鸣音。血气分析:pH7.18,氧分压(PaO2)36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96mmHg,心率次/min,律齐。处理方式:立即停止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予沙丁胺醇雾化液持续雾化吸入3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颜面和肢端无发绀,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明显哮鸣音。上述两个输液反应均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所致的过敏反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说可以抗过敏,但是也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在药品说明书上明确指出对于糖皮质激素过敏者应禁用(详见下图)。扫码下载医生站,获得更多用药知识
关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些你还应该知道!
1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过敏症状有哪些?轻者荨麻疹,重者呼吸困难、胸闷、抽搐、昏迷、血压下降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2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是?在分析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过敏机制前,我们再来顺一顺过敏反应和超敏反应,有助于帮助大家理解过敏机制。
▎超敏反应与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是机体反应性发生改变的一种状态。对外界特种抗原具有异常的反应倾向,它可引起各种组织反应,从血清病到变态反应(如枯草热)不等;最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
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中可能有10%属于超敏反应。通常又将其分为4种类型。我们平时所说的药物过敏反应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
表1超敏反应分类
了解了超敏反应的4种类型后,我们再说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发过敏的原因:
目前主要认为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当机体接触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或辅料时,诱导B细胞产生更多IgE,IgE进而介导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效应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如组胺、蛋白水解酶、趋化因子等)。同时细胞膜磷脂降解,释放出花生四烯酸。作用于效应器官平滑肌,使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
当然,糖皮质激素过敏也可能与药物的赋形剂、药物代谢产物和杂质等有关。过敏反应容易发生于糖皮质激素的琥珀酸酯(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而很少发生于磷酸钠盐(如地塞米松磷酸钠、倍他米松磷酸钠)。
另外,也与患者过敏体质有关,对多种食物或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糖皮质激素过敏。
3一种糖皮质激素过敏,可以换用另一种吗?糖皮质激素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根据糖皮质激素的结构,可将其分为4组(如下图所示),糖皮质激素的A环与C环在交叉过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组内易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各组间也有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
如确定过敏反应是由某种糖皮质激素所致者,应立即停药;如若还需再用其它抗过敏药治疗,最好不要采用同一类或结构相似的药物,以免发生交叉过敏反应。根据文献报道,可换用抗H1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等)、大剂量维生素C及静推葡萄糖酸钙等,但具体情况需具体对待。
临床用药还应注意:
问诊很重要。不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