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诊治的八大误区
(第二篇)
在上篇中,李云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儿童哮喘诊治的八大误区》中的两点误区
儿童哮喘诊治的八大误区(第一篇)
1——不愿接受规范化治疗
2——过分相信儿童哮喘会自然好
许多家长看后表示对于儿童哮喘诊疗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今天,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云教授,继续与大家分享儿童哮喘诊治误区中的另外两点!
3
儿童哮喘诊治的误区3
——激素副作用大,不能用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现在已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吸入型激素更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但很多患者家长,谈激素则色变,害怕使用激素会给儿童带来不良反应,因而拒绝吸入激素治疗,宁可让患儿承受着喘息的痛苦,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产生激素恐惧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从药物本身来说,激素能治疗很多疾病,但使用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此略知一二的家长们大多认为哮喘是一种用其它药物简单治疗就能控制好的疾病,又因传言而夸大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觉得用激素得不偿失。
第二是对吸入型激素的作用机理不是很清楚,一些家长并不知道治疗哮喘的激素有局部小剂量的吸入剂型,一听说用激素就以为是大剂量全身性治疗,从而拒绝使用。
吸入型激素并没有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可怕,相对于全身性应用激素而言用药量是非常非常小的。吸入型激素剂量的“安全门”就在“吸入”,通过吸入的方法给药,药物随气流进入下呼吸道,主要在气道黏膜直接起作用,再通过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剂量是非常微小的;部分药物虽然会沉积在口咽部,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但大多又立即被肝脏灭活,因此真正参与机体代谢的剂量是很少的,不会带来明显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如果在用药后充分地漱口,就可显著地减少这部分药物的吸收量。这种治疗方案,既能不破坏全身的大环境,又可在局部发挥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
4
儿童哮喘诊治的误区4
——治喘靠偏方
儿童患哮喘后,常有一些家长一方面不认可患儿长期规范化吸入药物治疗,另一方面,心里又很着急,想用最简单的手段治好自己小孩的病,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他们最为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用“偏方”来治病。
一种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但能产生药理治疗效果,还可产生心理治疗效果。
科学家在药物研制过程中,在临床实验阶段时常采用一种叫做“双盲实验”的方法来评估药效,即给病人分组,一组使用目标药物,而另一组使用对照药物,有的对照药并没有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叫安慰剂,患者以及参与治疗的的医生均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组;
但研究结果常显示两组都有治疗效果,只是真正的药物与安慰剂疗效差别非常大,没有药理作用的对照剂所产生的的疗效来自于心理治疗作用,或是疾病本身的自愈作用。所谓偏方治病,大概主要是起到了心理治疗的作用,或是对某种疾病既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又在心理作用帮助下产生的综合治疗效果。
这些偏方,一类是民间验方,这种偏方所用无妨,因为其确实有一定临床疗效,但不能作为治疗的唯一方式,只能作为规范化治疗的有益补充。
但有些“偏方”则应警惕,医院的正规治疗总有一些畏难情绪,尤其是哮喘反复发作又未接受规范化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常听信一些广告的宣传,或者接受一些其他人介绍的所谓“偏方”来治疗,甚至服用那些邮购的、不明成分的药物,特别是在一些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现象较为突出。
然而根据研究,这类所谓“偏方”中的药物成分,无非就是激素、茶碱类、甘草片、必嗽平等药物的复方制剂,而在其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成分就是激素。
许多哮喘患者惧怕使用西药,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国内也经常有广告称某些纯中药制剂有显著的止喘作用,但许多患者在使用了这些不明成分的所谓纯中药制剂后,一是出现药物依赖,二是出现身体肥胖等不良反应,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就是这类药物中实际上掺加了大量的激素。
因此,对于那些不明成分的药物,最好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以身试药,否则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将怡害终身。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应积极追求缓解期的长期预防治疗。
本文作者
免责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