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知识援津医师特殊区域非常时期的自

津巴布韦华人网原创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咳嗽原因很多,表现也多样,有咳嗽多痰者,也有干咳者,有伴有发热、咽部不适者,也有伴流清涕、打喷嚏者,还有伴胸痛、气促者等,临床有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等之分。最近全世界范围流行的新冠肺炎之咳嗽多表现为干咳为主。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自我救急方法是如何减轻咳嗽,主要以自我按摩和食物疗法为主。

一、自我按摩篇

1、天突穴

(1)位置及寻找方法: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处(见图1)。取穴时,正坐位,用食指前端旋转揉按3-5分钟/次。按压天突穴时,注意不要太过用力。

(2)作用:宣通肺气、消痰止咳。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咽喉肿痛、咳嗽等病症。

(3)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适当揉按天突穴,每次揉按3-5分钟左右,以局部发热感为宜。

2、太渊穴

(1)位置及寻找方法: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见图2)。取该穴时患者应采用正坐,在手腕桡侧处外缘。

(2)作用:通调血脉、止咳化痰。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咳血等。

(3)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反复捏按太渊穴2-3分钟,左手按右手,右手按左手。

3、列缺穴

(1)位置及寻找方法:手腕靠姆指侧的骨骼侧面,腕横纹上1.5寸(见图3)。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即是。

(2)作用: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对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都有帮助。

(3)操作方法:

双手的虎口交叉互扣,食指伸直摸另一手手腕的桡侧,会摸到一个浅浅的凹陷,就是列缺穴。食指按压6秒后轻轻放开,如此重复二十下,再换另一侧按压。两侧每次3-5分钟,每天2次。

4、合谷穴

(1)位置及寻找方法:合谷俗称“虎口”,位于手背上,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见图4)。取穴时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2)作用:清热解表,为治疗发烧、咳嗽、哮喘及皮肤科病症的主要穴位,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咳嗽久治不愈患者来说,适当揉捏合谷穴有一定的疗效。

(3)操作方法:按摩合谷穴时,一手的拇指、食指张开,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垂直掐按合谷穴,穴位局部有酸、麻、胀、痛的感觉,甚至向食指外侧端或者向手骨外侧前缘放射为最佳。每次按合谷穴5分钟左右,双手交替按压。

5、中府穴

(1)位置及寻找方法: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见图5)。取穴时取正坐位,用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下方三角窝中心凹陷处的云门穴,云门穴直下,用手往下摸,摸到动脉跳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2)作用:主治咳嗽、短气不得卧等。

(3)操作方法:按摩中府穴时取正坐位或仰卧位,用中指的指腹按揉对侧的中府穴,按揉该穴时,穴位局部有明显的酸痛感,按揉的力度要适中,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两手交替反复进行操作,小儿每次按揉1-3分钟即可,成人5-15分钟皆可。每天睡前一次即可。

以上5个穴位若联合交替按摩或针灸,效果更加。

二、食物自疗篇

1、冬瓜炖排骨

取克冬瓜、g排骨,炖熟后加少许生姜、大蒜再适当加热即可。每天食用1-2次。冬瓜有消痰、清热等作用,《滇南本草》中还说它能“治痰吼,气喘,可以润肺消热痰,止咳嗽。”

2、白萝卜生姜水

白萝卜洗净去皮50g,将萝卜切成丁,-ml水熬开后,加生姜15-20g,然后再加30ml蜂蜜即可服用。每天2-3次。适用于外感咳嗽。

3、葱白糯米粥

葱白2根整,糯米50克,生姜5片,米醋5ml。将前三味洗净,共煮为粥,粥熟后加米醋,每日2次,趁热服用。适用于外感咳嗽。

4、银耳蒸百合

取10克黑木耳或银耳、百合30-50g、少许冰糖,加水适量搅拌后,隔水蒸熟食用,每日两次。适用于阴虚肺燥之咽干痰少咳嗽日久者。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祖国医学认为,咳嗽期间鱼、蟹、虾、牛奶和鸡蛋等荤腥、滋腻食物,可能助湿生痰,影响胃肠道消化,加重咳嗽。因此,咳嗽期间做好适当的忌口非常有必要。平时没有时间注意保养,当身体出现咳嗽等不适症状或体征时除了按诊疗规范服用药物外,饮食保养与生活有节则尤显重要。

上述方法仅适用于应急自助,若施行1-2天没有缓解,医院就诊。

供稿:第17批援津医疗队江志超医师

年3月25日

文:江志超

责编:清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keecrm.net/xcet/50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