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
我院“慢阻肺、哮喘、肺部小结节、鼾症”专病门诊
经过前期的紧张筹备
顺利开诊
类似这样的专病门诊
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并不多见
开诊当天,不少患者慕名而来
(慢阻肺、哮喘、肺部小结节、鼾症”专病门诊)
我院“慢阻肺、哮喘、肺部小结节、鼾症”专病门诊致力于减少呼吸慢病病人“长期住院、反复住院”的现状,通过建立专病档案,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等措施,减轻患者的呼吸道症状,降低疾病急性加重发生的概率,预防、监测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具体而言
↓↓↓
针对辖区慢阻肺患者
??建立随访制度和日常诊疗管理等
针对辖区哮喘患者
??进行稳定期规范化诊疗管理等
针对辖区肺部小结节患者
??做好筛查随访工作等
做到及早发现肺癌
针对鼾症患者
??进行睡眠呼吸障碍的检测
对高危病人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等
(开诊当天,不少患者慕名前来)
专病管理提供定制诊疗方案吾女士是一位在相城区生活、工作的居民。去年8月份体检时,吾女士被查出肺部有两个小结节。2月27日,吾女士特意来到我院的“肺部小结节”专病门诊进行随诊。医生仔细查看吾女士的最新CT检查,并与以前的检查仔细对比,表示吾女士的病灶目前稳定,建议6个月后再来检查。
(呼吸内科医生正在与吾女士交流)
吾女士对肺部小结节深感忧虑,并且向医生表示自己正有备孕的打算。
医生宽慰吾女士随着CT检查的普及,发现肺部小结节明显增多,绝大多数是良性结节,极少数是恶性结节,所以不要太过紧张,但是定期检查是关键。
随后,医生与吾女士沟通了备孕期间的检查、诊疗方案,并叮嘱她一旦怀孕,在进行CT检查前,应事先向医生说明,防护腹部免受辐射等。
专病档案探索分级诊疗模式2月27日,医院“慢阻肺、哮喘、肺部小结节、鼾症”专病门诊开诊当日,接诊了4名慢阻肺患者。
按照相城区慢病管理、分级诊疗的相关要求,在医院专病门诊就诊后的慢阻肺患者和哮喘患者,经由初步筛查、登记后,个人基本信息和就诊情况将录入“相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专病档案,统一管理,全区共享。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同步获取辖区内的患者信息,患者前往就近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诊疗时,无需进行重复检查。
(我院初筛慢阻肺患者采集信息表)
(相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我院呼吸内科朱英护士表示,通过“相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病人情况,设置随访、宣教提醒操作,更好地为慢病病人提供服务。
比如说,医院检查过了,3个月后还需要再来检查一下,看看病情有没有恶化。通过设置提醒,3个月后,系统会提醒医护人员及时与病人取得联系。
(护士正在为病人建立专病档案)
慢病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呼吸内科科主任张义宏医生表示,慢阻肺、哮喘这两个病种都属于慢性病。
慢阻肺病人受季节变化影响,一年内反复住院的情况非常多,日常通过健康指导,加强健康检查,调整用药等措施规范化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切实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呼吸内科医生正在查看患者检查报告)
除了充分利用“相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之外,张义宏医生表示,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专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