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这些哮喘误区易忽视,你中招了

北京白斑病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哮喘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是全球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哮喘发病率平均每10年增加50%。目前,全世界有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有万-万哮喘患者。误诊及治疗不当是造成哮喘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的哮喘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但是很多患者在对哮喘的认识上还存着误区,从而影响哮喘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以下是哮喘诊疗中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

内不治喘--哮喘不能控制

肯定经常犯

逯主任回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支气管哮喘并不是无药可救,绝非“不治之症”。只要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与治疗,患者能够配合医生,做到坚持用药,坚持监测峰流速和肺功能,就能够使哮喘发作次数尽可能减少,使患者的肺功能保持基本正常,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据相关研究,只要坚持正规治疗,能够使80%以上患者的症状得到良好控制。

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

平常不喘的时候可以不治

逯主任回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需长期治疗。过去大多数病人采取应急手段,只在哮喘发作时才想起治疗,而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这样反复发作,久而久之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哮喘的本质是一种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炎症,不同于细菌感染性炎症,应用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只有规律应用激素才能抑制此类炎症。哮喘的现代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期,通过规律吸入激素,达到抑制气道炎症、维持患者正常或大致正常的肺功能、预防哮喘发作、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必须坚持定时用药,这样才可延长哮喘的缓解期,尽可能减少发作次数,即使有急性发作,也可使发作程度减轻。总之,应当以“长治久安”为哮喘治疗的原则。

激素有很多副作用

吸的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

逯主任回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长时间全身应用激素的确有一些副作用,可能造成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低血钙、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口服激素后,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循环后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长期应用就可能出现上述副作用。这样就产生了矛盾,一方面是哮喘患者需要长期应用激素,另一方面是长期口服激素又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吸入激素疗法应运而生,通过吸入激素治疗,药物直接吸入气管,直接作用于气道,吸收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极小,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也比口服给药所需剂量小得多,大约只相当于口服剂量的1/10至1/20,所以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约2-3%)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声音嘶哑、咽喉痛等轻微反应,只要注意用药后漱口,就会使以上反应减轻或消失。相反,由于不了解吸入激素治疗的特点,过分担心所谓的“副作用”,在缓解期不用任何药物,使哮喘反复发作,久而久之会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肺功能损害,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那就悔之晚矣了。

只要不喘了

就能自行减少吸入激素剂量

逯主任回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一些哮喘患者,在吸入药物1-2周后,自觉喘憋症状明显减轻,就自行将激素剂量减少,这种做法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炎症的控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喘憋症状减轻并不意味着气道炎症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果在这时候就草率地减少吸入激素的剂量很容易出现哮喘复发。

按照哮喘诊疗指南,应用某一剂量的激素吸入治疗,达到无明显急性发作、峰流速基本正常,至少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可以考虑减少激素剂量,对于某一个哮喘患者来说,从开始应用较大的吸入剂量到应用最小的维持剂量往往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遵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哮喘诊疗指南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才可能达到哮喘的长期良好控制。

只要坚持用药,平时不觉得喘

查不查肺功能无所谓

逯主任回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必须监测肺功能。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仅靠患者的主观感觉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在临床工作中就经常见到一些哮喘患者,尤其是病史较长又未规律治疗的患者,由于其已经对慢性缺氧产生一定程度的耐受,自觉喘憋症状并不明显,但如果检查肺功能会发现这些患者的肺功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调整用药。

患者应每日监测自己的峰流速,做好记录,定期复诊,这样对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如果连续2日以上峰流速数值均在个人最佳值的80%以下,就应该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以防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患者除每日监测峰流速外,每医院常规检查全套肺功能1次,以获得肺功能变化的详细指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哮喘患者一定要认识到,监测峰流速和肺功能对于哮喘患者就像高血压患者需要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血糖一样重要。

专家介绍

燕达?朝阳合作深化升级

[与你同行]系列报道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逯勇

点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nkeecrm.net/xccj/8203.html


当前时间: